[導讀]金泰華府位于沂州路以東,金雀山路以南,即丘路以西、金源路以北,位居臨沂的核心地段,周邊2000米生活圈內囊括火車站,迷人沂河風景帶、人民廣場核心商圈等重要交通、商業、休閑娛樂場所。
備受市民關注的南壇片區改造工程已經啟動,沂州路東側昔日低矮破舊的平房即將被由高層住宅、花園洋房、高端寫字樓和高端商業共同組成的城市綜合體所取代。百年間,這塊土地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從臨沂城郊南的一座山丘逐漸成為市中心的繁華地段,也將在未來幾年里完成它的華麗轉身,成為臨沂最受關注的高端宜居住宅區。在它即將完成又一次變身的時候,我們忍不住回首它百年前繁花似錦的模樣,展望它未來花開荼蘼的新姿。而這塊土地的開發者山東泰盛恒房地產有限公司典藏巨獻項目——金泰華府將和讀者們一起尋找金雀山的前世今生。
花季少女舍生取義 王氏書院書聲瑯瑯
——金雀山的美麗傳說
如今的金雀山,沒有了山的姿態,卻以另一種方式留存在了臨沂人的記憶里。它的美麗傳說,它厚重的文化都化作文化臨沂重要的一部分,存于歷史的年輪里。
民間的美麗傳說:金雀銀雀姐妹舍生取義保家鄉
相傳古時候,沂河并不像現在這樣碧波蕩漾,風光秀美。波濤洶涌的沂河就像一只桀驁不馴的巨龍,危害著生活在沂河兩岸的人們。每到多雨的夏季,洪水泛濫成災,不時侵擾著人們的生活。老百姓的房屋經常會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垮,良田被淹,沂河兩岸可謂是民不聊生。
生活在沂河岸邊人們想盡千方百計,每年都要與肆虐的洪水搏斗。有一戶善良人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喚作金雀,一個取名銀雀,出落得美麗無比,勤勞善良。這一年夏天,沂河的洪流如期而至,金雀和銀雀自告奮勇與鄉親們一起去抗擊洪水。堵、疏、筑、引,各種辦法都用盡了,依然降服了不了洪水的兇猛。看著決口的洪水如猛獸般無情撕咬著鄉親們的生命和財產,精疲力竭的金雀和銀雀便跳入決口去堵洪水。就在她們跳入水中的一剎那,奇跡出現了。只見沂河決口處慢慢升騰起了兩座小山,擋住了決口,也把洪水穩穩地擋在了河堤之內。
后來,鄉親們為了紀念這兩個女兒,就把這兩座山喚作金雀山和銀雀山,靠西北的一座叫做銀雀山,靠東南的一座叫做金雀山。春去秋來,轉眼幾年過去了,有了兩座山的阻隔,沂河洪水再也沒有侵襲過生活在沂河岸邊的人們。
沂河兩岸草木蔥蘢,風景秀美,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每年一到春天,這兩座小山上更是枝繁葉茂,山花爛漫。因為是兩個女孩子所變,這兩座山上還長出一種特有的植物,金雀山上開出的是金色的小花,銀雀山上開出的是銀色的小花,燦若繁星,點綴其間。后來,鄉親們為了紀念這兩個孩子,又把這兩種美麗的小花,分別喚作金雀花和銀雀花。
金雀銀雀姑娘舍生取義,跳入洪水中保家鄉的故事廣為流傳,它被一代又一代臨沂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故事里透露著淳樸的臨沂人對真善美的贊揚,對家鄉的熱愛。
八旬老人的回憶:金雀山田埂上撿拾鵝卵石
從上個世紀初至今的百年間,臨沂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巨變,金雀山也不例外,直到上世紀50年代,這里還是層層梯田,漫山金雀花開。在市民政局退休職工潘兆仲的文集《沂蒙文史》中,這位八旬老人回憶年輕時的經歷,為讀者還原了當時金雀山的景象。
潘老告訴記者,他年輕時的金雀山層層梯田,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通向山頂,山上山下的東西土路,為金雀山路打下了最古老的基礎。上世紀五十年代,臨沂城區修建第一條石子馬路青年路(今解放路沂州路到沂蒙路之間路段),那個時代提倡星期日義務勞動,機關干部周末都到金雀山上撿石子,當時一堆堆的鵝卵石散布在田埂上,人們由此推斷這一帶曾是河流。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金雀山上的土路已鋪瀝青路面,并正式命名為“金雀山路”。今年55歲的張思民為記者講述了那時的金雀山。“那時金雀山路很窄,也就是兩車道,經常堵車……”張思敏回憶道,當時沂河北大橋(今九曲大橋)一度坍塌,無法通行,金雀山路沂河橋就成為河東通往臨沂城唯一途徑,而金雀山路自然也熱鬧起來。當時大貨車、牛馬車、自行車和行人都擠在這條不寬的馬路上。而在原金雀山山巔附近,也建起了水利局、氣象局、收音站等機關文化單位,山腰位置(今沂州路東,金雀山路以南)則建起了大片的居民房,這一區域逐漸熱鬧起來,人氣越來越旺,逐漸完成了從城市郊南到市中心的轉變。
縣志中的王氏書院: 士子誦書聲 悠然山野間
總以為,在古時候,比起沂州城內繁華的歷史,城南的金雀山更多的是一種原生態的美。可翻閱《臨沂縣志?山川》記者卻驚訝的發現,其上記載:“山上舊有王氏書院,系元王佐建,今遺址無考矣”。在風景優美的金雀山上竟建有書院,想來學子們在世外桃源般的山上讀書,定能氣定神閑,胸有成竹。
由此,我們不免想問,“王氏書院”的創立者王佐究竟是何人?他和中國古代最杰出的家族之一瑯琊王氏有何關系?王佐會不會是書圣王羲之的后人?但遺憾地是,在查閱了大量史料后,我們仍無法確定他的身份。歷史上叫王佐的達官貴人有好幾位,既有明朝海南著名愛國詩人,也有明朝刑部主事,還有大將軍,究竟這個在金雀山上創辦“王氏書院”的王佐是哪一位呢?
經過大量比對,我們認為祖籍今濱州市無棣縣的戶部尚書王佐最有可能是“王氏書院”的創辦者。王佐為官30年,兢兢業業,屢得皇帝贊許,雖是讀書人,卻充滿儒俠情懷。至于我們的考究是否正確,也歡迎讀者來電共同探討。無論這位王佐是何人,史書上關于“王氏書院”的記載都在告訴我們,金雀山曾經也是臨沂文化傳承的發源地之一,可以想見,這座書院里曾經走出過多少文人墨客,又有多少莘莘學子,在這里實現了憂患天下,篤學報國的宏圖大志。
在故紙堆的只言片語中,在古稀老人的回憶里,在街角的路牌上,在動人的傳說里,我們似乎找到了金雀山,它雖已隱匿在歷史的塵埃中,但只要停下腳步,細細尋找,你一定能看到那個幻想中美麗的山崗,待到四月,金雀花開,風吹過,是否又依稀聽得到學子們的瑯瑯書聲呢?
金泰華府項目地址:蘭山區沂州路與金一路交匯
售樓電話:0539-2388888
原文地址:http://linyi.house.qq.com/a/20140411/000031.htm